書名 文學史的書寫形態與文化政治【修訂版】
書系
作者 陳國球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裝訂 平裝
版次 初版 頁數 443
語言 中文 定價 660 元
尺寸 23 × 15.5 cm ISBN 9786269867332 
GPN 1011301246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由互為關聯三個部分組成:
【第壹編】「學科創立與文學史書寫」追溯中國文學史書寫啟動之歷史脈絡。
【第貳編】「文學史的書寫形態」探測文學史書寫在不同具體歷史場景中所能展陳的其中一些姿態與圖式。
【第叄編】「文學史是否可能」以「尚待完成」的香港文學史為例,考究一個地域的文學史之書寫與被書寫的定位問題。

此外,【附編】三章呼應正文的考述:
〈文學如何成為知識?〉旨在回顧現代知識體制下「文學」所能/所應佔有的位置;
〈文學批評與中國文學研究〉則進一步省思「文學」進入大學體制過程中所面對的困難和應對方式;
〈文學教育與現代文學經典的流轉〉討論民國以來現代文學如何藉助中學語文教育鞏固其「正典化」過程,甚至流轉外溢到英國殖民地香港。
作者簡介
陳國球
教育部玉山學者,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玉山榮譽講座教授、人文社會學院文論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人文學院院士。曾任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捷克查理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北京大學訪問學人。著編有《胡應麟詩論研究》、《唐詩的傳承》、《中國文學史的省思》、《情迷家國》、《結構中國文學傳統》、《抒情中國論》、《抒情之現代性》、《香港的抒情史》、《抒情‧人物‧地方》、《抒情傳統論與中國文學史》等,策劃主編《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12卷、《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16卷。
目次
修訂版前言

【第壹編】 學科創立與文學史書寫
第一章  文學立科──〈京師大學堂章程〉與「文學」
一、「詞章不能謂之學」: 〈籌議京師大學堂章程〉與「文學」的邊緣化
二、「大學堂設文學專科」: 〈欽定〉與〈奏定〉兩份章程與「文學研究」的觀念

第二章  「錯體」文學史──林傳甲的「京師大學堂國文講義」
一、「第一本中國文學史」與林傳甲的「國文講義」
二、「國文講義」與《支那文學史》及《奏定章程》的關係
三、林傳甲《中國文學史》的文學史意識
四、結語

【第貳編】文學史的書寫形態
第三章  文學的「革命」行動與「歷史」書寫──論胡適的文學史重構
一、「白話文學」與「文學進化觀」
二、從宋詩到「俗話文學」
三、作為「遺形物」的中國文學
四、傳統的消逝

第四章  「詩國文學史」與詩性書寫──林庚《中國文學史》的探索
一、「啟蒙」、「黃金」、「白銀」、「黑夜」
二、「沒有史詩」、「沒有悲劇」的文學傳統
三、《楚辭》的意義
四、唐詩的「少年精神」
五、小說與戲曲的興起
六、《中國文學史》與「詩性書寫」
七、「詩性」的消逝
八、結語

第五章  敘述、意識形態與文學史書寫──以柳存仁《中國文學史》為例
一、歷史與文學‧「歷史」與「文學史」
二、「文學史」與求真
三、作為敘事體的「文學史」
四、在歷史中的敘事體

【第叁編】文學史是否可能?
第六章  「香港」如何「中國」?──中國文學史中的香港文學
一、「香港文學」在香港
二、「香港文學」在中國
三、把「香港」寫入「中國」
四、「香港」如何「中國」?

第七章  書寫浮城──葉輝與香港文學史書寫的可能
一、浮城‧書寫‧香港
二、文學史的興起
三、文學‧現實;香港‧中國
四、港味‧粵味,與香港語言的「虛幻性」
五、華南‧雙城‧香港
六、個人‧歷史
七、餘話:書寫浮城的各種可能

【書評】 書評──《文學史書寫形態與文化政治》 / 羅然 游刃於文學史話語和文化政治之間──評《文學史書寫形態與文化政治》 / 蔣寅 【附編】
文學如何成為知識?──文學批評、文學研究與文學教育
文學批評與中國文學研究──兼談朱自清的文學批評研究
文學教育與現代文學經典的流轉──中國現代文學在香港

【訪談】
文學的力量──答張暉問
「抒情傳統」論述是在歷史視野下理解文學的意義──答上海《文匯報》記者問
沒有文學史意識支援的文學欣賞只是獵奇搜趣──答《深圳商報》記者問
站內搜尋

訂閱新訊
最新消息
地址:11605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自強十舍B01)  電話:02-82375669、02-82375671  傳真:02-82375663
政大出版社書法題字:唐翼明 教授 © 2008 Chengchi Universit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 by O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