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臺灣香奩體的文學風潮,從清末開始逐漸流行,至日治時期不僅沒有因為改朝換代而削減光芒,反而大放異彩。特別是在詩社林立、詩人輩出的日治時代,香奩體成為在文學場域中佔位與爭奪象徵資本的最佳策略。過去香奩體被視為是「豔詩」,站在教化或正統的角度,往往不是特別看重,然而翻閱臺灣古典詩卻又發現香奩體的存在不容忽視。因此本書以「香奩體」為切入視角,透過風雅話語的建構、解構、重構,挖掘隱藏的抵抗精神,並豁顯華美詩風作為一種詩歌美學,實則反映追求「香草美人」的時代意義。
余育婷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為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古典文學、古典詩歌。著有專書《想像的系譜:清代臺灣古典詩歌知識論的建構》(2012)、《施瓊芳詩歌研究》(2011);選注《施瓊芳集》(2013)、《鄭用錫集》(2012)。
自序
1 導論 一、臺灣香奩體的意義 二、「香草美人」與「風雅話語」 三、 取徑方法 四、本書架構與各章出處 2 華美詩風的追求:清代臺灣香奩體的發展歷程與時代意義 一、香奩體的萌芽:從乾嘉到道咸時期 二、香奩體的流行:同光時期擊缽吟的興起 三、遊戲與豔情:清代臺灣擊缽吟與香奩體的相互影響 四、小結:清代臺灣香奩體的時代意義 3 建構風雅:洪棄生香奩體與遺民詩學 一、出風入雅:洪棄生的香奩體認識 二、乙未前後:洪棄生香奩體的書寫意義 三、豔情與寄託:日治時期的臺灣香奩風潮 四、小結:「香草美人」作為一種思維模式 4 殖民與遺民的焦慮:連橫香奩體與風雅論 回歸風雅:連橫對香奩體的認識與批評 二、風雅還是風流:連橫香奩體的香草美人與自我觀看 三、遺民焦慮:連橫香奩體的矛盾與意義 四、小結:風雅話語的衍異 5 遊戲還是抵抗:臺灣新竹枝詞與漢詩現代性 一、雜入豔情:從臺灣竹枝詞到「新」竹枝詞 二、遊戲文章不可輕:1930年代臺灣小報的竹枝詞 三、「小詩」與「雄文」的辯證:臺灣新竹枝詞的新變意義 四、小結:臺灣香奩體與漢詩現代性 6 結論 參考文獻 |
最新消息
|
|||||||||||||||||||||||||
地址:11605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自強十舍B01) 電話:02-82375669、02-82375671 傳真:02-82375663 政大出版社書法題字:唐翼明 教授 © 2008 Chengchi Universit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
Site by On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