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影像•紀錄》收錄來自臺灣、中國、香港等地之學者專家共20篇專題性論文,內容含括電影、紀錄片、照片、圖像、漫畫等各類型影像與歷史敘事或歷史記憶關係之討論。內容依影像類型,分為《靜態影像篇》及《動態影像篇》兩冊,靜態影像係指照片、圖畫、漫畫等平面的影像,以及它們所形成的資料;動態影像部分係指紀錄片、電影等動態的影像,包括相關從業人員所形成的資料。《影像•紀錄》是繼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從影像看二十世紀中國」研究計畫團隊於2013年出版《影像近代中國》之後,所呈現的第二部研究成果。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能夠在歷史影像的領域上,提出開創性的見解與知識,以饗學界。
【主編】
劉維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人文中心主任 【作者】 許峰源|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主教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進修部歷史系兼任助理教授 李學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編審 于 靜|中國藥科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師 楊善堯|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徐希景|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蕭李居|國史館修纂處協修 劉 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李明哲|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員怒華|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湖北文學理論與批評中心副研究員 李培德|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名譽教授 張世瑛|國史館修纂處協修 鄭巧君|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林佳樺|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導言/劉維開
1904年美國聖路易博覽會呈現的中國形象/許峰源 悖論與尷尬的使命:美軍駐天津第15步兵團歷史影像/李學通 近代南京城市公園的發展演變(1900-1937)/于靜 戰後中華民國陸軍衛生勤務的圖像敘事/楊善堯 「消遣」與「自我精神存在」:民國時期「美術攝影」民族風格的探索/徐希景 日本的戰爭宣傳:《支那事變寫真實記》的圖像敘事/蕭李居 日本畫家筆下的中日戰爭:以《靖國の繪卷》為中心的考察/劉萍 從圖文關係性看《世界畫報》演進/李明哲 20世紀20年代《京報副刊》的圖像敘事/員怒華 日本仁丹在華的市場策略及其與中國人丹的競爭/李培德 淪陷區漫畫報刊裡的戰爭意象:以〈中華畫刊〉及《北京漫畫》為例/張世瑛 從《觀光》月刊看中華民國的形象(1966-1971)/鄭巧君 蔣夫人國畫外交初探/林佳樺 |
最新消息
|
|||||||||||||||||||||||||
地址:11605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自強十舍B01) 電話:02-82375669、02-82375671 傳真:02-82375663 政大出版社書法題字:唐翼明 教授 © 2008 Chengchi Universit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
Site by Onion. |